注入绿色动能效益协同提升:乡村低碳减排项目新疆开工
来源:bob体育下载ios 发布时间:2025-08-21 17:49:132025-08-21
2025年8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低碳减排项目在新疆尼勒克县团结村及青河县喀让格托 ...
2025年8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低碳减排项目在新疆尼勒克县团结村及青河县喀让格托海村正式开工。针对当地传统能源使用带来的污染问题,结合村民生产生活真实的情况,项目聚焦清洁取暖、清洁炊事、绿色照明及样板间建设,意在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打造北疆严寒地区农村清洁取暖与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可复制实践样本。
入秋的北疆已有凉意,对于严寒期可长达半年的尼勒克县团结村和青河县喀让格托海村而言,取暖是重中之重。为让村民们度过一个绿色清洁的冬天,乡村低碳减排项目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
2025年8月,经过前期论证与筹备,项目在喀让格托海村与团结村正式开工。青河县、尼勒克县相关乡(镇)、村负责人及实施工程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出席仪式。
河县项目负责这个的人说,推动低碳清洁能源替代,是改善民生、守护生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青河县乡村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进入新的阶段。
尼勒克县项目负责这个的人说,项目建设涵盖清洁取暖、绿色照明、清洁炊事及项目样板间改造等内容,将有效助力乡村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动当地居民生活用能结构的深度调整。
通过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推动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是落实国家“双碳”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前期调研显示,团结村和喀让格托海村分别有51%和57%的农户仍以煤炭、木柴取暖做饭,清洁能源普及率偏低。传统炉具不仅热效率低于30%,还导致PM2.5浓度普遍超标2倍以上,成为室内空气污染和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诱因。
项目将推广清洁取暖(电锅炉和空气能热泵)、清洁炊具和绿色照明设施,并建设样板间进行示范。改造后,室内污染物排放将大幅度减少,照明电费支出将大大降低,清洁炉具热效率将明显提升,从而改善居住环境,降低能源成本,提升村民健康与生活质量。
因地制宜、统筹短期成本与长期效益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提。例如,2024年,团结村周边煤矿复采使煤炭价格由680元/吨降至300元/吨,低价煤炭加剧了传统燃料的使用惯性,形成“价格陷阱”。虽然村民普遍关注健康与环保,90%以上的农户有整改意愿,但对改造成本与后期支出仍存顾虑。基于此,项目采取“设备替换+能源转型+习惯培育”三重路径,在两村推进实施。
在团结村,项目推广适应-35℃严寒的空气能热泵、电磁炉、太阳能庭院灯和“户用光伏+储能”系统,目标是将煤改电普及率从49.33%提升至58.72%,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生活用能占比。同时,通过低碳生活方式的培训,推动农户形成主动节能意识,带动“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
在喀让格托海村,项目将围绕电锅炉、燃气灶、“户用光伏+储能”系统等推广,目标是将煤改电普及率从45.14%提升至86.8%,预计年减少燃煤约600吨。改造内容有取暖系统更新,炊事设备替换及太阳能照明覆盖,并打造低碳样板间。通过培训与宣传,推动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用能示范。
乡村的绿色转型,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变。项目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为可持续推广积累经验。
环境效益:项目通过系统推动两村以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薪柴,从源头上减少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清洁取暖的推广,有助于改善冬季室内外空气质量,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居民健康提供支持。
经济效益:项目推广的高效设备(如空气能热泵、节能照明)预期能明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据测算,两村村民的用电支出有望得到控制或降低。长久来看,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可能间接减少因呼吸道疾病产生的部分医疗支出。
社会效益:项目同步开展低碳理念宣传与培训,有助于提升村民的环保与节能意识。同时,项目的实施将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居住舒适度,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乡村低碳减排项目是改善民生、探索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绿色照明、清洁取暖和炊事设备升级,在解决传统能源污染问题的同时,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有效途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项目的经验,将为北疆乃至更广泛寒冷地区农村的能源转型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针对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生产生活中还存在使用高耗能设施设备,乡村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意识欠缺等问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24年发起乡村低碳减排项目。通过升级清洁能源设备,实施碳抵消服务,开展低碳科普宣讲等举措,激发乡村减排潜力,推行乡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